巴赫:郭德堡變奏曲 J.S.Bach: Goldberg Variations BWV998
本曲出版於1741年巴赫在世時,係由一個主題與三十首變奏構成,三十首變奏時而輕快活潑,時而寧靜深沉,時而如原野中的可愛小鹿奔跑、跳躍,時而又如陽光靜住之室內,那漸漸茁壯的植物抽出新芽……其中變化妙趣橫生,充分展現出巴赫深厚之作曲技巧外,更顯現出作曲家童心未泯,在勞累繁重的工作中仍對世間保有一顆最純真、最誠摯的心。而於曲末之主題再現亦是此曲之神來之筆,此處暫不多言,希望您於聆賞後能獲得您的一份感動。
此曲創作背景略作介紹如下:
1802年巴赫傳記作家福柯爾(J.N. Forkel)於其書中曾描述巴赫創作此曲之始末,記述此曲係巴赫為俄國駐德選侯凱薩霖格伯爵所創作:伯爵賞識一大鍵琴手名為郭德堡,某次於萊比錫停駐時,伯爵派遣郭德堡向巴赫求教,並請巴赫專為其失眠問題創作大鍵琴曲,讓郭德堡得以於伯爵失眠之夜晚為其演奏,並因此賞賜巴赫一只金杯以及豐厚之酬勞。因此本曲以「郭德堡變奏曲」為名傳世,然此曲名並未曾刊印於1741年首刷初版中。
後世於此故事之真偽一直存疑。一者創作年代與故事發生之實際人事時地物等細節對不上,二者福柯爾雖宣稱此故事係由巴赫之子所述,然因無物證可茲佐證,口耳相傳亦容易產生訛謬,是以經常為人所疑。
試以巴赫生平經歷剖析此曲創作年代,我們或許可以假設,巴赫於其哥登時期(1717-1723)創作此曲,而非於最後之萊比錫時期(1723-1750),原因乃巴赫於哥登時期之工作量相較於萊比錫更為輕鬆。巴赫於萊比錫時期之工作份量除了涵蓋該城四所教堂之儀式音樂,尚擔任其中一間教堂兼音樂學校之教學工作,此時期常見巴赫抱怨教學工作之繁重與生活之勞累。相反地,哥登的李奧波德大公非常欣賞巴赫之才華,更積極鼓勵他多創作鍵盤樂曲,而當時巴赫於其主要職務教堂儀式音樂上亦未有創作新曲之需求,巴赫作品中大部分之鍵盤樂曲皆於此時期完成,故能大膽假設巴赫於此時期即開始創作此曲。
另一關於此變奏曲之趣事則為音樂學者於1974年法國史特拉斯堡發現巴赫親手於此曲初版譜上修正之譜稿,尚且還於該譜稿末後再附上了十四首與本曲主題相關之卡農,而其中第十三首變奏恰好被畫於巴赫當年所留下之畫像中。我們從此十四首追加之卡農中,可以發現巴赫對於此主題真是意猶未盡,出版後還不斷補充可能之主題變化,將之續做成複雜之卡農模式。
此曲成曲之年代與曲名軼事如今已難以考證,我們唯一能確定的是:巴赫創作此曲之意圖即為一種享受,那是一種擺弄音樂素材以之自娛的樂趣,挑戰以相同之旋律或和聲創作出各式殊異之音樂,這使得我們又更認識巴赫其人。或許真實生活中的巴赫不似畫像中之嚴肅,或許巴赫就是一位老頑童,如同其造像之際,不忘請畫家畫下自己那有趣之變奏卡農,埋了個慧詰之伏筆,留於後世讓人們解謎。
Kommentare